女性遭遇“家暴”:零容忍,第一次就要说出来
- 分类:妇女维权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1-09-30 10:56
- 访问量:
【概要描述】第三个防治家庭暴力的环节是社会文化观念的改变。在中国,长期以来男人在家庭中打骂女人,被看成是家庭小事,即使女人被打死,都得到法律的宽容。这种虐待妇女有理的观念已经为成深厚的文化传统,而且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一直延续至今。王行娟最后倡导,要彻底消除家庭暴力,一定要切断家庭暴力在代际间的传承,要在社会中广泛地宣传男女平等的观念,反对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形成尊重女性、爱护女性的公共舆论和社会新风气。我们不仅要教育施暴的男人,成年的男人,而且要对少年儿童进行性别平等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树立平等对待女性的观念,养成尊重女性的行为和习惯。这样做,当年轻的一代长大了,就不会再用家庭暴力对待女性了。
女性遭遇“家暴”:零容忍,第一次就要说出来
【概要描述】第三个防治家庭暴力的环节是社会文化观念的改变。在中国,长期以来男人在家庭中打骂女人,被看成是家庭小事,即使女人被打死,都得到法律的宽容。这种虐待妇女有理的观念已经为成深厚的文化传统,而且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一直延续至今。王行娟最后倡导,要彻底消除家庭暴力,一定要切断家庭暴力在代际间的传承,要在社会中广泛地宣传男女平等的观念,反对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形成尊重女性、爱护女性的公共舆论和社会新风气。我们不仅要教育施暴的男人,成年的男人,而且要对少年儿童进行性别平等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树立平等对待女性的观念,养成尊重女性的行为和习惯。这样做,当年轻的一代长大了,就不会再用家庭暴力对待女性了。
- 分类:妇女维权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1-09-30 10:56
- 访问量:
近日,“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虐妻”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让总是被“藏着掖着”的家庭暴力问题成为了热门话题。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的家庭暴力在90年代比80年代上升了25.4%,而家庭暴力的施虐者也正呈现“高智商”趋势。在33.9%存在着程度不等家庭暴力的家庭中,知识分子至少占了四分之一,而其中90%以上的受害者为女性。心理专家指出,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在个性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缺陷,他们自尊心极强、好面子,同时又有自卑感。不隐忍,“第一次”就要勇敢说出来。许多心理专家一致认为,一旦出现家庭暴力,受害人决不能隐忍,制止的关键往往在于“第一次”。
李阳的美籍妻子KIM把家庭暴力发上微博了,李阳也在微博道歉了。近日,一条博文称“李阳,你需要帮助,家庭暴力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担心我丈夫和我家庭的未来。你孩子需要她们的爸爸。我不知道怎么办!”博文中还附有一个外籍女子额头被打肿的照片,以及膝盖、耳朵受伤的照片。有网友称,李阳“家暴”让我挺震惊的,看来李阳不仅英语疯狂啊,对自己的妻子也是如此疯狂?还有不少人感到不可思议,如此有文化、有地位的谦谦君子,怎么会动手打老婆?
李阳事件让总是被“藏着掖着”的“家暴”问题成为了热门话题。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家庭暴力在普通人群中发生率已经超过三成,其中90%以上的受害者为女性。还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的家庭暴力在90年代比80年代上升了25.4%,而家庭暴力的施虐者也正呈现“高智商”的趋势。在33.9%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家庭暴力的家庭中,知识分子至少占了四分之一。
家庭暴力,让婚姻和整个家庭“千疮百孔”
何为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以殴打、捆绑、禁闭、残害或者其它手段对家庭成员从身体、精神、性等方面进行伤害和摧残的行为。身体暴力包含所有伤害身体的攻击性行为,如殴打、烫伤等。精神暴力的特征为,攻击者以引起他人不舒服情绪的语言或行为来使当事人在精神上受到伤害,如辱骂、隔离等。性暴力指以强迫或胁迫的方式逼迫被害人与其发生性行为或猥亵的行为。
在中国,家庭暴力普遍存在,然而却很少能“浮出水面”。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许律琴说,在中国,家庭暴力往往比较隐蔽。在该院的心理门诊里,咨询家庭暴力问题的人少之又少,只有少数人在治疗心理障碍的过程中坦言是由于家庭暴力所引起。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家庭暴力伤害着婚姻,也让受暴者的身心变得“伤痕累累”。许律琴指出,受暴者的心理状况普遍欠佳,表现为情绪不稳、焦虑、抑郁、畏缩、无助、缺乏安全感。另外,受暴者由于对家庭暴力事件感到羞耻,怕被人知道而减少与外界的接触,自我孤立。不少人还会出现自我形象偏差、工作效率偏低,严重者有自毁的意念及行为,甚至会完全放弃反抗或自卫。
“在一个充满暴力、充斥吵骂、怨恨和悲愤的家庭中,其成长起来的子女在生理、心灵上必然会受到较大的伤害。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他们往往不容易相信别人。”许律琴说,在家庭暴力中成长起来的男性,如果其心理得不到及时诊治,很可能会成为新的家庭暴力的实施者,而女性则容易对婚姻产生恐惧感。
哪些人容易成为施暴者?虐妻者中超半数竟为“三高”人士
那么,哪些人最容易成为家庭暴力的施暴者?许律琴指出,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在个性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缺陷,他们自尊心极强、好面子,同时又有自卑感者。这些人在外面通常要维护完美的形象,一旦遭受极大的精神压力,或者受挫时,他就有可能在家里通过使用暴力的方式来宣泄。另外,有些人也有可能受男尊女卑之类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对女性本身歧视、看不起,从而通过暴力方式实现他在家庭中的地位。
来自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在虐妻的丈夫中,受过大专以上高等教育的占到了64%,其中5%是硕士和博士。在这些动辄对妻子拳脚相向的“恶丈夫”中,有国家公务员、教师、医生,还有科技工作者、公司职员、三资企业高级白领……其中一半的家庭暴力施暴者,是文化程度高、职业层次高、社会地位高的“三高”人士。
高智商人群的暴力倾向又由何而来?“来自生活、工作中的巨大压力也往往使他们的心理变得异常脆弱”,女律师赵宁说,“无形之中,在家中的放肆和恣意妄为便成了他们宣泄内心苦闷和紧张的方式之一。”
“从施虐者的心理来看,很多人存在人格障碍,敏感、多疑就是许多对妻子施暴的知识分子最为集中也最为突出的特点,占到了所有原因的40%”,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王行娟研究员认为,存在家庭暴力的知识分子的个性类型大致可分为5类:怀疑型、暴力型、专制型、依赖被动型、挚爱冲动型。怀疑型施虐者的嫉妒心强。暴力型者习惯于用拳头表达意志。专制型的施虐者主要是保有传统的大男子主义观点,一切以我为中心,妻子必须绝对服从。依赖被动型的施虐者一般性格内向怯懦,与社会环境适应不良,事业不顺心,心情烦闷,当认为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用暴力挽回“面子”。挚爱冲动型的施虐者平时夫妻感情尚好,但性格暴烈,一点就着,实施暴力时往往丧失理智,又常常事过后悔,主动认错。
“需要提醒的是,现今有些女性过分要求另一半的关爱,巴不得男朋友或者丈夫将自己视为‘女皇’,时时都要呵护备至,长此以往,这样一种不对等的关系也容易导致男性的不平衡心理,一旦其遭受某些刺激,也有可能导致家庭暴力的产生。”许律琴提醒说。
高压社会下,人们不应抗拒心理辅导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清官难断家务事”。在传统的中国人眼中,夫妻打架的事不到万不得已没人能帮上忙插上嘴。而中国夫妻之间又有一个潜规则是“家丑不能外扬”。这种观念驱使下,必定会导致家庭内部的极端问题通常无法得到别人的了解和帮助。为了维系家庭表面的统一,为了孩子有个貌似健全的家庭,许多人,尤其是女人都会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这样,社会力量就更加无从着手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更加升级。因此,首先要改变的是人们对家庭暴力有意遮掩的传统观念,只有运用社会力量从根本上控制住失控的一方,才能使被虐的一方得到真正的帮助。
另外,对于高知人群疏压体系的建立,也是迫在眉睫。对于高知施暴者,他们大都懂得家庭暴力导致的法律后果,但是由于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无从释放或者找不到释放的方式,就容易把过激的情绪发泄在家里人身上,有时候甚至连孩子也一同被牵连。在国外,精神压力过大的人们对于寻求心理医师的帮助来疏解压力并没有那么抗拒。而在中国,如果去看心理医师就好像表示自己有精神方面的问题,这种偏见思想在国人心中也是比较顽固的。因此,需要警醒的是,如今人们在面对高压力的工作和生活时,应该寻求一种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方式来进行自我疏导和调试,求助于心理医师的指导如同补牙一样再正常不过了。对于心理的压抑情绪应该及时调整,以免积压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王行娟特别提醒,在对知识分子家庭暴力的研究中,心理和人格方面的认识也是相当重要的,这或许可以视作他们施暴行为“近因”的最直接因素。在西方,许多学者就认为,施暴的男性存在严重的焦虑心理和奇谈心理疾病,对女人有暴力行为的男人应被视作是需要治疗的“病人”。“关键是让整个社会都认识到他们是‘病人’,需要‘治疗’,不再让他们‘心安理得’,而是让他们在这个社会中感到无地自容并能真切地自省自己的所做作为”。
遭遇家庭暴力该怎么办?制止关键在于“第一次”
不隐忍,“第一次”就要勇敢说出来。许多心理专家一致认为,一旦出现家庭暴力,受害人决不能隐忍,制止的关键往往在于“第一次”。假如首次遭遇家庭暴力的时候,受暴者没有强硬的反应,那么十之八九还会有更加严重的第二次和第三次的。不仅如此,家庭暴力会不断“升级”,如果总是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最后的结果只会是愈演愈烈。
“在遭遇家庭暴力时,受暴者千万不可采取隐藏的态度,这只会纵容施暴者。因此,遭受家庭暴力后,受暴者最好要及时告诉身边的亲人、朋友。”许律琴说,“有些施暴者经常刻意在他人面前维持最完美的形象,一旦其施暴的行为被他人知道,这对他反而是一种解脱,刻意保持形象的压力减轻了,也许暴力也就减少了。”
许律琴还建议,要想防止家庭暴力的产生,在选择对象时,要先深入了解对方的家庭成长背景以及个性。如果从小在家庭暴力的“阴影”中成长,并且个性方面比较偏执,追求完美,那么最好不要急着与其结婚。
经常“虐妻”的施暴者或面临刑责。北京市律协婚姻与家庭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米良渝律师认为,如果此次李阳的行为构成家庭暴力,可能面临以下处罚:
1、行政处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实施家庭暴力但尚未构成刑事犯罪的,可处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2、刑事处罚。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可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法院自诉。3、如果家庭暴力严重,施暴者会构成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故意伤害罪等。其中,施暴者对妻子经常以打骂、捆绑、限制自由等方式,从肉体、精神上摧残、折磨,情节恶劣的,构成虐待罪,应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如造成对方重伤、死亡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证明遭“家暴”注意留存5类证据。资深婚姻家庭律师、北京市长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秀全律师称,“丽娜华的Mom”在微博中发布的带伤照片,如果能证明确实是被丈夫殴打所致,就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同时,王律师提醒,为了证明“家暴”的存在,受害者还可收集病历记录等5类证据。
1、在遭受家庭暴力时,应及时请居委会、妇联等机构进行制止、调解,留取相应机构记录的书面材料。2、公安机关的出警记录、询问笔录:可证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当事人、家庭暴力原因、程度及处理结果等。3、证人证言:子女和邻居等出具的证言,也是认定家庭暴力的有力证据。4、能证明家庭暴力存在的聊天记录、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5、其他书面证据。施暴者向受害者出具的《悔过书》、《保证书》等。受害者接受心理治疗的诊断书、鉴定机构出具的伤残鉴定、医院的病历、医药费发票等。
无过错方可获得赔偿和子女抚养权。王律师认为,根据婚姻法的规定,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其中,分物质赔偿和精神赔偿。物质赔偿包括,医药费、住院费、伤情鉴定费、误工费等。精神赔偿则根据受伤害程度给予精神损害抚慰金。
对于子女抚养权问题,米律师称,一般来说,在司法实践中,会照顾女方和无过错方,因此如果夫妻一方确实存在家庭暴力,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的,则法院判由另一方抚养子女的可能性较大。
防治家庭暴力,亟待专项立法、建立社会救助体系和改变传统观念
米律师表示,目前,涉及家暴的规定多散见于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但这些法条在司法实践中对保护受害人的作用是很有限的,也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我国亟待一部成熟的反家庭暴力法出台。同时应加大对家暴的救助措施,如施行民事保护令制度。当发生家暴后,通过民事保护令的方式警告施暴者:连续骚扰保护令持有者就是犯罪。这对施暴者将是一个有效的震慑。
防治家庭暴力最重要的一个手段是立法,王行娟认为,用法律确立起家庭暴力是违法犯罪行为,用法律手段对施暴者的暴力行为给予制裁和惩治。目前世界上已经有40多个国家如日本、英国、美国等和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区,制定了反对家庭暴力的专门法律。目前我国正在进行防治家庭暴力专项立法的调研工作,制定专门的家庭暴力法已经提上了立法的议事日程。
家庭暴力社会支持、救助体系的建立也十分必要。王行娟强调,我国的家庭暴力社会支持、救助体系,至今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现在更多的是一些社会组织在发挥作用,救助活动比较零散。事实上,对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救助,首先是国家的责任,国家应该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公权力—公检法支持系统的作用,社会组织的参与和介入,以及受害者本人的社会资源的动用,要形成合力,成为多机构合作的一个支持、救助体系,全方位地给于受害者以一体式的服务。
第三个防治家庭暴力的环节是社会文化观念的改变。在中国,长期以来男人在家庭中打骂女人,被看成是家庭小事,即使女人被打死,都得到法律的宽容。这种虐待妇女有理的观念已经为成深厚的文化传统,而且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一直延续至今。王行娟最后倡导,要彻底消除家庭暴力,一定要切断家庭暴力在代际间的传承,要在社会中广泛地宣传男女平等的观念,反对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形成尊重女性、爱护女性的公共舆论和社会新风气。我们不仅要教育施暴的男人,成年的男人,而且要对少年儿童进行性别平等的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树立平等对待女性的观念,养成尊重女性的行为和习惯。这样做,当年轻的一代长大了,就不会再用家庭暴力对待女性了。
优秀律师推荐
OFFICIAL ACCOUNTS
微信二维码
微信添加咨询
ONLINE MESSAGE
在线留言
Copyright © 2021 山东明湖律师事务所 鲁ICP备10017350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济南